小“村超”凝聚大愛心
——浙江溫州平陽縣打造紅十字博愛超市側記
時間:2024-08-23
左手一瓶花生油,右手一袋洗衣液,近日,10余位老人陸陸續續來到位于浙江溫州平陽縣昆陽鎮城南村的紅十字博愛超市,“購買”所需的生活用品,并心滿意足地滿載而歸。“真的非常感謝黨和政府,讓像我一樣的孤寡老人有了最基本的物資保障。”來領取物資的陳老太太動容地說,“也感激志愿者這么多年來的辛苦付出”。
2017年4月,平陽縣第一家紅十字博愛超市成立。隨后,“村超”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在全縣9個鄉鎮12個經濟薄弱村,已經有12家紅十字博愛超市生根發芽,累計發放物資價值超過100萬元,受益家庭達386戶。
涓涓細流 潤澤人心
2017年成立初期,作為溫州市第一家博愛超市,博愛超市到底是個什么概念?“村超”怎么操作才能落到實處?在深入了解其他地區紅十字會的成功做法后,縣紅十字會結合當地實際,明確了一系列詳細、清晰的受益對象篩選流程和積分管理制度。
“在縣紅十字會的指導下,村兩委對本村的特困、低保、低收入、失獨家庭及年滿85歲的孤寡老人進行初步篩選,經由縣紅十字會審批同意后公示7個工作日,最終形成了47個受益者名單。”城南村村書記陳文純介紹。每月12日,博愛超市會向名單中的人員發放50分積分兌換券,以供在超市兌換相應積分的物資。該積分僅當月可用,不可結轉。
在“村超”的貨架上,從大米、面粉、食用油,到牙刷、牙膏、衛生紙,從夏天常用的蚊香、花露水,到冬天常用的熱水袋、暖寶寶,各種日常必需品應有盡有。“我們組建了一支20人的志愿服務隊伍,在超市輪流上崗。每月月初,志愿者會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本月大家普遍需要的物品,盡可能地滿足困難群體的切實需求。”博愛超市負責人陳小春說。
為保障全流程公開透明,城南村不僅建立了完善的臺賬制度,購入物資時安排專人登記,并由兌換人簽字或摁指紋后進行領取,做到每一袋米、每一瓶油都有賬可查,還從村里的老黨員中選出3人成立監督組,公平公正地對博愛超市的運營予以監察,一旦查出物資丟失則由丟失人員負全責。
回想起成立初期的情景,陳小春說:“那時候不僅我們志愿者兩眼一抹黑,兌換的老人有時也不太理解。”現在,這項事業他們已經堅持干了7年。在長達7年的誠意滿滿和無私付出下,博愛超市感動了昆陽鎮城南村的每一個人,贏得了每一位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眾心眾善 一路同行
2018年,年過80歲的周乃井夫婦成了博愛超市的“常客”。
“我父親幾年前經歷了兩場大手術,隨著年紀漸長,身體大不如前,2017年后只能靠別人照料起居。”周乃井的兒子一邊照顧著父親,一邊說:“我母親本就臥病在床,如此一來家里的負擔就更重了。”家有兩位臥病老人,老人每月只有最低的居民保險,其他一切都需要子女照料,這讓周乃井一雙兒女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周乃井夫婦家庭的情況,志愿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等到補助名單更新時,第一時間將老人納入其中。“大米、醬油、紙巾……我們每月領取的大多是這些生活必需品。”周乃井的兒子一件一件地清點著家中未用完的物資,“有時候我們會替父母去兌換物資,偶爾抽不開身時,志愿者也會風雨無阻‘送貨上門’,真的是把事兒做到了我們群眾的心坎里。”他表示,雖然東西并不多,但老人日常需要的物品基本上都有,已經很滿足了,經年累月的細水長流給子女減輕了不少負擔。
城南村博愛超市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縣紅十字會。近年來,縣紅十字會積極與縣民宗局、縣民政局、屬地鄉鎮等單位開展廣泛合作,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建設紅十字博愛超市,努力將其打造成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品牌工程。緊接著,第2家、第3家、第4家……在縣民宗局、縣人民醫院和縣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下,12家博愛超市在全縣9個鄉鎮12個經濟薄弱村生根發芽。不僅如此,平陽縣“博愛超市”民生服務品牌還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形式,輻射到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的貧困家庭。
縣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縣紅十字會將以“博愛超市”品牌建設為起跑線,提高資源整合效率,在基層治理的參與上跑出加速度,為全面提升惠民公益事業的發展開拓更寬廣的道路。
曹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