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走進博物院
——記山西博物院“史海擷萃 人道之光”紅十字文化史料陳列展
時間:2025-04-29
“原來紅十字會有這么長的歷史,留下了如此多的故事?!?月17日下午,在山西博物院“史海擷萃 人道之光”紅十字文化史料陳列展現場,不時有觀眾發出這樣的感嘆。
漸漸偏西的燦爛陽光斜斜照進山西博物院大門,正對大門的一層北過廳中,巨大的展板上紅十字標志和主題語分外引人注目。此時,這場首次走進省級博物院的紅十字臨展日程已經過半。
文化史料中的紅十字
“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有一種力量始終如暗夜星辰,為絕望者引路、為傷痛者療愈、為破碎的世界縫合裂痕,這便是紅十字組織弘揚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展覽序言中,這句開宗明義的話將觀眾帶入了一個跨越百年、傳承“人道、博愛、奉獻”精神燭火的紅十字世界。
展覽精選500余件實物和史料,時間跨度從民國時期延伸至新時代,分為郵票郵品、衣帽物品、任命文書、會員證章、袖章標識、紀念徽章、報刊書籍、文件資料、裝備器械、照片掛圖等10類,“試圖在時光的長河中再現那些血淚與汗水浸潤的片段”。
現場一個實物展柜中陳列著抗戰時期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手術工作照、醫用喂食壺、聽診器、醫療器械、消毒盤、手術器械盒、醫用生物組織切片機等,其中那件白瓷制成的醫用喂食壺上鮮紅的紅十字歷經近百年時光依舊鮮艷奪目。這幾件實物及旁邊展柜中的數件史料共同展現了一個鮮活的人物故事——白求恩。
抗戰時期,山西作為中國敵后抗日主戰場,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以太原為中心的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三大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重要支點和中流砥柱。1938年1月,白求恩率加拿大、美國援華醫療隊趕赴中國;3月,他到達延安,受到毛澤東接見 ;6月,他到達駐在山西五臺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白求恩率醫療隊在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開展戰地救治。短短4個月,他行程750公里,做手術300余次,救治了大批傷員。
另一個展柜中,靜靜陳列著一件 1938 年制作的“中國紅十字會救護隊”棉袍,袖口處依稀可見點點血跡與火藥灼燒過的痕跡,無聲述說著那些在炮火隆隆、槍聲陣陣的戰場上猶自舍生忘死、救死扶傷的無名英雄的往事。
在郵票郵品類區域,依次展示了中國紅十字會成立50周年、80周年、100周年、120周年紀念郵票,歷歷細數了在中國大地上,紅十字精神傳承不絕,紅十字文化薪火相傳,直至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百年歷程。
紅十字與博物院的對話
“以前覺得紅十字會工作就是獻血,現在才知道它見證了整個民族救亡圖存的歷史。”一名小學生在觀看展覽后留下這樣的感言,其父也深受震撼:“文物比課本更鮮活,孩子們能觸摸到真實的歷史溫度,希望博物院多多舉辦這樣的展覽?!?/p>
這些積極評價不僅為展覽主辦方太原市紅十字會注入強大的驅動力,也為聯合主辦方山西博物院拓寬了新的關注視野。
2025年初,山西省紅十字會與合作方省文物局及山西博物院溝通協調辦展事宜,雙方商定從3月26日起,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臨展。之后,因獲得了良好的觀眾反饋和社會效益,展覽時限被延長。
“之前,我們也沒想到紅十字會能夠收集、留存這么豐富的實物史料。當這些展品真正呈現于眼前后,又能夠吸引這么多觀眾駐足停留,去了解紅十字歷史和文化。這個展覽豐富了博物院展覽的形式和內容,足夠新穎又獨具特色?!鄙轿鞑┪镌贺撠熑艘喽啻螌φ褂[表示肯定。
展覽入口處的展板上,主辦方由太原市紅十字會一家署名變成兩家單位合辦,山西博物院的角色從合作方上升至聯合主辦方。
4月13日,山西博物院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史海擷萃、人道之光”紅十字文化史料展專題宣傳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展覽中多樣實物和史料,文中寫道:“在展廳現場,磨損的急救箱、泛黃的資料與斑駁的紀念章等組成立體敘事,完整呈現戰爭救援、疫病防控、災害救助等場景,生動地反映了紅十字運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軌跡和人道主義實踐……”
籌建紅十字傳播教育基地
“山西博物院還在和我們商量,后續是否能提供部分實物和史料做成常駐展覽,長期保留展示紅十字歷史和文化的一角?!碧屑t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最大的特色就是實物豐富。這些實物的征集堪稱一場‘文化搶救行動’”。
兩年前,太原市紅十字會輾轉聯系到當地一名專注于抗日戰爭期間史料實物收藏的愛好者,將其珍藏的千余件紅十字袖章、民國時期的會員證等史料實物交由市紅十字會進行無償捐展。市紅十字會希望能借此次展覽之機,開展更廣泛的實物史料征集工作,得到更多收藏愛好者和愛心人士的捐助,讓更多民眾了解紅十字精神,并參與到人道主義事業當中,“我們還希望能借助多方學者、專家的力量,盡力挖掘每一件實物后面的歷史細節和故事”。
這場“文化搶救行動”的來由源自2023年1月,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可赴山西開展“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并調研省紅十字會工作時,提出了“要加強紅十字文化傳播教育基地建設,有效利用山西紅色資源,探索紅色文化和紅十字精神的有機融合”要求。
兩年來,在山西省紅十字會的統籌指導下,組織人員多次赴貴州、上海、延安、遼寧等地實地調研,收集大量抗戰時期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在山西開展醫療救助工作等的圖片、文物、文獻及影像資料。截至目前,全省紅十字系統已收集整理相關歷史資料、實物、音視頻等2000余件(份、張)。
太原、長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山西紅十字歷史文化建設,市委主要領導多次過問和批示。太原市紅十字會承辦的紅十字文化史料展和長治市紅十字會正在籌辦的“太行山上的紅十字”展覽是全省紅十字會系統挖掘紅十字文化和歷史,探索紅色文化和紅十字精神融合道路的其中一部分工作。
下一步,山西省紅十字會還將促進紅十字文化史料展提檔升級,進一步收集整理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期間在山西與八路軍同仇敵愾、浴血奮戰、救死扶傷的史料、文獻、實物等,在太原打造長期獨立開放的紅十字歷史文化陳列館,在長治籌辦“太行山上的紅十字”展覽,推出更多觀眾看得懂、看得進的展陳內容,講好史料背后的故事,讓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進對紅十字文化的認同,從百余年紅十字歷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進新時代紅色文化與紅十字文化融合發展,推動“三救三獻”業務及國際人道交流合作等實現高質量發展。
記者 賀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