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互助從來都是雙向的”
長沙4名“00后”青年同日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
時間:2025-07-04
6月30日,湖南長沙,4名2000年至2003年出生的青年如約卷袖,共計捐獻1037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分別為蘇州、百色、鄭州、成都的血液病患者點亮生命曙光。
“嘀嗒、嘀嗒——”采血儀規律的低鳴聲中,鮮紅血液沿著透明軟管緩緩流動。“這袋生命種子,是我最珍貴的畢業禮”,2003年出生的小宇(化名)是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首例捐獻者,自成年后他每年堅持無償獻血,在畢業前夕終于圓了捐獻夢。
剛完成采集的小宇向父母發去短信報平安。“他們從小教育我做個有愛心的好孩子,今天我想告訴他們,我沒有讓他們失望。”小宇說,父母得知初步配型成功后十分支持自己的決定,母親更是幾天前從湘西老家來到長沙陪伴兒子捐獻。
當送往廣西的血袋封箱時,湖南省紅十字會志愿者正為他朗讀受捐者母親的來信:“您天使般的出現,讓每月輸血的地貧女兒有了重生可能……”聯想到受捐者家庭的處境時,小宇說:“捐獻的奔波、采集的辛苦不值一提,以后我還要將這份助人為樂的精神傳遞下去。”
另一邊,在血細胞采集室內的小鐘(化名)正盯著采血儀屏幕出神。2002年出生的小鐘是湖南中醫藥大學藥物制劑專業的科研助理,他笑著說:“課本說良藥苦口,可這劑‘生命藥方’,甜得很。”
原來,在此次捐獻前的體檢過程中,小鐘意外被查出存在8厘米的腎上腺囊腫,采集也由此推遲。“如果不是這次捐獻,我可能也遲遲發現不了,生命互助從來都是雙向的。”
鏡頭轉向隔壁床位,2000年出生的永州公務員小曹(化名)也即將完成采集。當得知受捐者與父母同齡時,他的捐獻意愿更加堅定。
“那天在動員劑注射室,我突然想到對面的叔叔或阿姨也有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是家庭的頂梁柱。如果這一袋小小的細胞真能為對方家庭做些什么,我沒有可以推辭的理由。”血細胞分離機的嗡鳴聲中,小曹的聲音十分篤定:“這次,該換我為別人的父母撐傘了。”
采集室的門輕輕開合,2001年的小萍(化名)安靜地躺在最內側床位。今年5月接到配型通知時那句“好,我捐”猶在耳畔,此刻從她身體里采集的“生命種子”正飛馳向成都華西醫院。4只印著“生命速遞”的保溫箱從長沙依次啟程,載著青春的熱血駛向遠方。
來源:湖南日報
記者:周順 崔璟 王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