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煙火里的生命托舉者
——記湖南省邵陽市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者協會
時間:2025-08-19
7月25日傍晚,湖南邵陽城區資江二橋下的水面還泛著夕陽余暉。剛完成巡邏任務的邵陽市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者協會(以下簡稱“水上救援協會”)的志愿者正準備返航,突然,一陣急促的呼救聲傳來:“救命啊!游不動了!”志愿者立即調轉船頭?!翱欤蕚渚仍?!”當日巡河隊長一聲令下,巡河艇如離弦之箭,劈開水面沖向遇險者,成功將掙扎于急流中的女泳友救上巡河艇。
這樣的救援瞬間,在邵陽城區資江兩岸已經重復多次。7年來,身著紅色救援服的志愿者一次次劃破急流,為那些命懸一線的至暗時刻點亮生命的光。
從一場遺憾開始的生命接力
資江穿城而過,這條養育了兩岸兒女的母親河,水下卻藏著不為人知的兇險。尤其盛夏時節,這里成了溺水事故的高發區,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消逝,總在猝不及防間撕裂無數家庭的幸福。
2015年夏天,現任水上救援協會會長曾慶雄還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一次開車載客路過資江時,發現江邊圍著很多人。他下車一看,原來是兩名十幾歲的少年下河游泳,結果雙雙溺水身亡。目睹這樣的悲劇,水性極佳的曾慶雄非常惋惜:“我要是早來20分鐘就好了,也許還能下水救一救。”
因為這件事,曾慶雄想組建一支專門的水上救援隊伍,避免悲劇再次發生。于是,他聯系諸多冬泳愛好者,著手組建水上救援隊。2018年,在市紅十字會的支持下,邵陽市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者協會經民政部門審批,正式掛牌。
此后,協會成員每年在6月底至9月中旬期間,輪流利用休息時間,開展巡河和打撈垃圾活動。如今,協會已經從最初的50余人,發展到187人。
翻開協會187人的花名冊,如同展現一張資江守護之網——
目前從事房屋中介的協會會長曾慶雄在艱辛創業的同時,救援服已經是他的“第二職業裝”;副會長李秀華做保險經紀人時總說“守護家庭”,加入協會后,“守護生命”四個字,成了她新的信仰;秘書長陳自石在公路養護部門工作了幾十年,現在最熟的“路”是邵陽城區資江各段的暗流與險灘……
脫下救援服,他們是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是市井煙火里最普通的“你我他”;穿上紅色救援服,他們便成了“生命托舉者”?!拔覀冎皇窍氡M自己的一份力量,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痹鴳c雄說。
從水上救援到織密“生命防護網”
7月23日,九江碼頭河段,協會成員張勝容聽見呼救便躍入急流。當她將卡在兩艘船舶之間的泳友拖上岸時,才發現自己腿上的血正順著水流染紅江面。
7月21日,西湖橋下,協會成員陳水平跪在滑溜的石板上,為頭部重創的泳友一連做了6組心肺復蘇。
7月18日,雪峰橋下,協會成員羅小琴一伸手,把兩個掙扎的身影從死神手里拉了回來。
……
巡河記錄上,記錄著太多這樣的瞬間:有人頂著烈日,喉嚨沙啞仍一遍遍舉著喇叭呼喊,只為勸離冒險戲水的泳友;更有人將“守護”刻進本能,即便是傍晚散步時分,目光也習慣性掠過水面,時刻準備救援……
隨著時間的推移,水上救援協會與時俱進,救援范圍從水上救援拓展到應急保障、尊老愛幼、文明交通、愛心傳遞、急救宣傳、護河巡河、環境保護等。
2023年初,協會成員梁小紅參加了協會組織的救護員培訓。兩個月后,其母親在家突發心肌梗死導致心臟驟停,他立即撥打120,然后迅速對母親實施胸外按壓。在第三組按壓時,母親終于有了反應,為醫院進一步搶救爭取了時間。“要不是在協會學習了急救知識,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可能真的束手無策,留下終身遺憾。”梁小紅說。
梁小紅的故事,是協會“急救知識反哺社會”的縮影。7年間,這些守護,逐漸生長出一張覆蓋資江兩岸的“生命網”:他們走進社區教老人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蹲在操場給孩子演“海姆立克小劇場”,在鄉村給留守兒童演示三角巾包扎;他們不僅救落水者,還救突發心梗的老人、被異物卡喉的孩子、遭遇意外的孕婦。
7年來,水上救援協會共開展義務巡河815次,水上急救40余次,救援溺水者70余人,水上拾撿垃圾2520人次,愛心送考886趟3260人次,在大中小學校和戶外廣場等開展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800余課時,服務56萬余人。
從孤軍堅守到共筑安全屏障
7年,2500余個日夜的堅守,絕非坦途。
每天結束工作后,陳自石常常連氣都來不及喘勻,就匆匆換上救援服奔向資江巡河。家中,重病的母親還需要他在床前盡孝,家人也流露過不解和擔憂。
“想過放棄嗎?想過?!标愖允寡?,“每次一想到水里掙扎的手,想到可能就差那幾分鐘一條命就沒了……堅持的念頭就壓倒了所有。生命無價!”
為了兼顧家庭和救援,陳自石常常帶著兩個女兒一起巡河?!案埠泳昧?,孩子們都學會了不少急救知識?!彼Z氣里帶著父親的驕傲。
曾慶雄的女兒曾緣園是協會里年紀最小的成員,今年15歲。每個周六周日,總能看到她跟著爸爸一起“出攤”,開展“地攤式”急救課堂。
“每次出門,爸爸拎著裝著各種急救用品的大包,我就負責拿輕便些的小包,跟著他走。”曾緣園說,“我學會了不少急救知識,以前只在書本上見過的內容,現在都能上手實操了”。
“我完全是被我愛人‘拉下水’的!”協會成員李敏笑著說。作為一家母嬰店的店主,起初她對丈夫劉伯星加入協會、常常不著家很不理解,甚至覺得他有點“不務正業”。
一次意外,徹底扭轉了她的想法?!澳翘?,一位媽媽抱著孩子沖進店里,孩子被梅子卡住了喉嚨,情況危急。那位媽媽只會慌亂地拍背,梅子怎么也出不來。我在電視上看過急救方法,但從來沒試過,心里直打鼓。眼看孩子臉都紫了,我一咬牙就上了……沒想到,真把孩子救了回來!”劉敏回憶道,“那次經歷像一道光,讓我瞬間明白了丈夫為什么執著于水上救援。后來,我也慢慢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前行的路,并非孤帆。7月底,深圳慈善基金會捐贈的沖鋒舟,為這支民間隊伍增添了強勁的救援力量;市河道管理處不僅為協會提供辦公場所和沖鋒舟,還定期與協會聯手排查水域隱患;市紅十字會的專業培訓,持續提升志愿者的救援技能,同時還為協會購買設備,壯大救援力量;越來越多的市民,也通過捐贈物資、參與培訓等方式,加入“生命守護”的行列……
“以前巡河靠‘兩條腿、一艘船’,現在有了沖鋒舟,有了AED,我們的救援更專業了?!痹鴳c雄感慨:“民間救援從來不是‘孤勇者’的單打獨斗,而是需要全社會一起搭把手的共同事業?!?/p>
李洪夜 石周鑫 袁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