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器官捐獻者家屬因腎移植優先權重獲新生
“母親在天上為我點亮一盞燈”
時間:2025-08-22
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移植醫學研究所的病房里,李先生(化名)輕輕撫摸著腹部,感受著那份新生的喜悅。不久前,他成功接受了腎移植手術,結束了尿毒癥帶來的漫長折磨。而賦予他這份“生命優先權”的,正是他已故的母親。
去年4月,李先生的母親突發車禍不幸離世。在極度悲痛中,家人根據母親生前意愿,做出了捐獻其器官的決定。經過嚴格醫學評估,母親的肝臟和兩個腎臟均符合捐獻標準。“母親一生善良,她曾說過如果有一天離開,希望能幫助更多人活下去。”李先生回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鄭重地向家屬頒發了捐獻證書,母親的捐獻編號也被鐫刻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器官捐獻緬懷室的紀念墻上。
誰知,命運多舛。李先生剛從母親離世的悲痛中緩過神來,就被診斷出患有尿毒癥,需要腎移植以延續生命。當得知腎移植需要等待數年時,他幾乎陷入絕望。器官捐獻協調員得知情況后,告知他根據去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第三章第二十條規定:“國家建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制度,應當符合醫療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病情需要接受人體器官移植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于其他有移植需要的患者。”依據規定,在同等醫療條件下,李先生因其母親的捐獻義舉,在器官分配中可獲得優先分配。此優先非特殊權利,而是基于倫理與制度的溫情體現,是對捐獻者家庭崇高貢獻的認可。“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母親在天上為我點亮了一盞燈。”李先生聲音哽咽。
移植手術當天,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孫煦勇帶領的移植團隊精細手術下,一顆來自陌生捐獻者的腎臟被成功植入李先生體內。當血管夾輕輕松開,移植腎臟迅速呈現健康色澤并開始工作時,手術室內彌漫著無聲的欣慰。“捐獻者親屬的優先政策,是對捐獻者奉獻精神的誠摯回饋。”孫煦勇表示,“它構建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溫暖循環,最終讓更多生命獲得救治的希望。”
出院前夕,李先生佇立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捐獻緬懷室的紀念墻前。母親的捐獻編號安靜地鐫刻其上,成為無數新生故事的起點。他雙手獻上鮮花并對緬懷墻深深鞠躬,聲音哽咽卻堅定:“媽媽用她的方式延續了生命,也為我換來了重生機會。這份恩情,我會用好好活著來報答,讓媽媽的愛繼續循環下去。”
來源:中國人體器官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