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老夫婦離世后雙雙捐獻遺體
與你同生共長眠
時間:2025-08-22
“我和老伴都希望百年之后,遺體可以用于醫學研究。”7月13日,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退休職工朱長根逝世,他的女兒朱桂芬遵照其生前遺愿,含淚捐獻了父親的遺體和角膜。5年前,朱長根的妻子鄒玉娥離世,同樣捐獻了遺體。這對恩愛夫妻,用行動詮釋了人性光輝,完成了共同的誓言。
朱長根是浙江紹興人,1948年生。1970年,他從上海航空工業學校(現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畢業,積極響應“三線建設”號召,被分配至襄陽國營520廠(后更名宏偉機械廠,與他廠合并整合為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從事航天救生裝備檢驗工作。工作期間,他與來自武漢的同事鄒玉娥戀愛、結婚。
在工作中,夫妻倆刻苦鉆研,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在生活中,夫妻倆相濡以沫,是社區和諧家庭的榜樣。
退休后,老兩口發揮余熱,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當起樓棟長,收集民情民意、宣傳政策方針、調解矛盾糾紛、維護環境衛生……
2020年9月,夫妻倆在社區了解到,捐獻遺體能有效推動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發展。夫妻倆約定,百年后把遺體捐獻出去,為國家的醫學事業貢獻最后一份力量。
2020年10月,妻子鄒玉娥不幸離世,朱長根強忍悲痛,聯系了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捐獻了妻子的遺體,用于在襄某高校的醫學教學和實驗。
鄒玉娥的名字被鐫刻在襄陽市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的石碑上,朱長根時常帶女兒來此緬懷妻子。
剛開始,朱桂芬不理解父母的舉動,“你們把遺體捐獻了,我以后去哪兒祭奠你們?”這幾年跟隨父親祭奠母親,看到石碑上的名字越來越多,朱桂芬終于明白——這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2024年,朱桂芬跟隨父母的腳步,正式簽署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許下了將生命奉獻給醫學事業的莊嚴承諾。
今年5月下旬,朱長根不慎摔跤,導致腦部出血,被送往醫院搶救。醫生全力救治,卻無力回天。7月13日,朱長根不幸離世。
根據父親生前遺愿,朱桂芬聯系了襄城區紅十字會,鄭重地在遺體捐獻交接協議書上簽下“同意”二字。
朱長根的弟弟從上海趕到襄陽,幫忙處理后事,“哥哥常對我說要以誠待人,我一直謹記他的教誨。如今哥哥和嫂子都捐獻了遺體,為祖國的醫療事業作出了貢獻,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朱長根的遺體將被送往襄陽某醫院用于醫學研究,其角膜捐獻給武漢市某醫院眼庫,幫助因眼疾而失去視力的人重獲光明。他的名字也將被鐫刻在襄陽市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的石碑上,供后人瞻仰和紀念,夫妻倆將以另一種特殊的方式長相廝守。
葉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