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一分熱,耀出千般光
——記全國“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河南省紅十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
時間:2025-08-29
“這一個月的志愿服務行動讓我對紅十字精神和‘三獻’工作有了嶄新的認識,也讓我有了奉獻自己,以及更加主動地出力幫助別人的想法。”8月19日下午,在河南省紅十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以下簡稱“志愿服務隊”)暑期志愿服務總結會現場說出這話時,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一年級學生車露露剛剛拿到自己的志愿服務證明。證明上明確記錄著,短短一個月內,她一共貢獻了90個小時參與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
志愿同行,為生命續航
“其間,我大部分時間是在獻血屋,動員參加無償獻血的志愿者多捐出一份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為更多血液病患者留下一份希望。”車露露說:“每成功動員一個人,我就收獲了一份成就感,也收獲了一份關于生命的感動。”
6月底,河南省紅十字會就通過媒體向鄭州大學生發布“青春在我 志愿同行”招募公告,邀請心懷大愛的大學生們在暑假期間加入志愿服務隊,“攜手為生命續航,點亮希望之光”。車露露就是被“招募令”引發公益熱情的大學生之一。
除了在獻血屋做“科普先鋒”之外,車露露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充當“愛心信使”,“在省紅十字會辦公室打電話與入庫志愿者聯系回訪,確認他們的捐獻意愿”。
作為志愿服務隊的一名“新兵”,車露露體會到了當志愿者的辛苦和快樂。與她相比,堅持參與無償獻血和志愿服務19年,曾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服務隊大隊長黃偉就是隊伍里的“老人”了。2006年,他開始定期參加無償獻血;2008年,在商丘組建了水上義務救援隊;2013年,加入中華骨髓庫,并于2014年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2014年底,發起成立了商丘市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服務隊;2016年3月,受捐者病情復發,需要淋巴細胞救命,黃偉再次捐獻。
2018年,黃偉受聘成為河南省紅十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大隊隊長,至今已連任兩屆;2024年10月,他受聘擔任中國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總隊副隊長,任期5年。
“捐獻者就是最好的教材。如果能現身說法,用親身經歷說明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對己無害、對人有益的事,就能引領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就能挽救更多患者。”這是黃偉成立商丘捐獻者服務隊,并甘心付出時間和精力為省級、國家級隊伍服務的初衷,也是他一直踐行的信念。
就在兩個月前,黃偉及隊友們共同體驗了一次艱難的緊急再動員過程。
6月6日上午9時31分,中華骨髓庫接到消息,一名原定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因突發疾病無法捐獻,可患者病情危急,捐獻刻不容緩,命運的指針選中了來自河南的“00后”志愿者小徐(化名)。
11時42分,中華骨髓庫河南分庫工作人員文梅英收到消息。
12時,她與小徐取得聯系,“他坦言需向父母匯報”。
12時34分,小徐反饋“母親支持,父親對捐獻心存疑慮”。
13時,小徐明確表達了個人捐獻的決心,并努力說服父親。
17時26分,文梅英踏上前往商丘的高鐵,并協調身在商丘的黃偉,以及同為捐獻者和志愿服務隊隊員的醫生曹培智趕往小徐家。與此同時,小徐亦趕回老家,全力爭取父親的理解。
19時39分,小徐傳來信息:“父親這邊沒問題了。”隨后,綠色通道迅速開啟。
第二天,小徐在母親陪伴下趕往縣醫院體檢。為徹底打消徐母對捐獻的憂慮,志愿服務隊協調兩位成功捐獻者——同在縣醫院工作的梁萍醫生(河南第1168例捐獻者)與陳展醫生(河南第912例捐獻者)到場。兩位“過來人”以自身經歷和醫學知識,耐心解答徐母的疑問。親眼所見捐獻者的健康狀態與積極能量,徐母終于釋懷,笑容綻放:“孩子放心捐吧,我支持你!”
“成立隊伍的初衷就是讓成功捐獻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動員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堅定志愿者的捐獻意愿。”文梅英介紹,由黃偉、曹培智、梁萍、陳展等成功捐獻者組成的“生命導師”講師團,以“現身說法+心理疏導”消除捐獻者及其家人的顧慮,用專業和關懷為生命保駕護航,“服務滿意率高達99.8%”。
匯聚愛心,創生命奇跡
河南省紅十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05年4月23日,主要成員為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和入庫志愿者。20年來,志愿服務隊圍繞造血干細胞知識宣傳、新入庫志愿者招募、捐獻陪護等做了大量工作,是河南省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的得力助手。目前,河南已有近17萬人加入中華骨髓庫,1560余名志愿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陌生患者送去重生希望。
2025年7月31日,中央社會工作部聯合多個部門和單位發布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河南省紅十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入選“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志愿服務隊秘書長張潔是隊伍元老之一。早在2002年,她就留下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在她的影響下,其子也于2017年加入中華骨髓庫,但她至今卻沒能和患者配型成功。“我很遺憾。”張潔說,“起初因為想捐獻(造血干細胞),我認識了一些志愿者,后來被他們的愛心‘傳染’,便也成為了一名志愿者”。
張潔曾擔任志愿服務隊大隊長多年,直至2018年換屆改選后也沒有離開,還擔任著志愿服務隊秘書長的職務。“今后,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被我們‘傳染’,加入到志愿服務行列。”她說。
歷經20年不懈努力與蓬勃發展,志愿服務隊構建了省、市、縣三級隊伍管理架構,1名大隊長和1名秘書長把控全局,4名副隊長分片負責,20支分隊深入基層,3911名注冊志愿者活躍在河南省各個角落。服務隊打造出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網絡,宣傳動員、捐獻陪護、人文關懷等12項標準化服務精準送達,每年開展志愿服務超8萬小時,服務超10萬人次,讓愛心和希望在每一個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
這20支分隊中,有一支比較特殊,即多氟多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是唯一一支企業分隊。隊長任抗戰是一名連續20余年堅持不懈的“獻血達人”。2003年3月,他成為焦作市第一批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并在2007年為一名19歲邊防戰士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員工。
“捐獻之后,我的領導、同事和朋友們特別關心我的身體狀況,我就給他們匯報、科普,還在公司內部報紙上發表整版文章,記錄和分享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全過程。后來,很多同事表達了‘也想捐獻’的意愿。”2008年,在公司黨委的支持下,多氟多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成立,任抗戰被任命為隊長。目前,多氟多分隊骨干隊員有50余人,不定期在員工中開展無償獻血及造血干細胞捐獻入庫志愿者招募活動。公司共有2052名員工加入中華骨髓庫,其中有20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跡”。
自2021年7月起,志愿服務隊引入項目化管理,各分隊以項目形式開展活動,“獻愛后援團”“髓緣恒聚計劃”“校園先鋒行”“助獻聯盟”等不同項目在河南各地鋪展開來,推動志愿服務規范、科學發展。
2024年,由河南分庫策劃指導,志愿服務隊在全省開展“捐獻造血干細胞知識高校行”活動,吸引68所高校參與,超十萬大學生關注。66所高校71 758名學生踴躍參加網絡知識答題賽,讓“今天你答題了沒?”成為流行問候語,極大提升了年輕群體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的認知。
“上學一年,我就參與了三次志愿服務隊和學校紅十字會社團一起開展的活動,內容包括應急救護培訓、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競賽、健康知識普及宣傳等,‘紅十字’已經在我的腦海中留下鮮明的印象。”車露露是這些活動的參與者,也因此成為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參與志愿服務期間,她自己也第一次無償獻血,同時留下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
“愛心匯聚就能創造更多奇跡。”黃偉表示:“以我一分熱,耀出千般光。希望隊伍中這么多‘生命故事’閃耀的光和熱能吸引更多人看過來,加入我們。”
記者 賀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