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邊的移動安全屏障
——湖北省宜昌市各級紅十字會開展暑假防溺水教育工作側記
時間:2025-09-09
“書包、空水桶等日常物品都能制作成簡易的漂浮裝置。”8月14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水上救援培訓基地,夷陵區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員胡珺珺邊講解邊俯身演示應急救生衣的制作,32名孩子圍成一圈,小手跟著將面前的塑料瓶和繩子仔細纏繞,一個個簡易的漂浮裝置逐漸成型。
這堂看似普通的手工課,是今年7月以來宜昌市各級紅十字會聚焦防溺水工作的一個縮影。“我們從宣教普及、技能提升、巡查防控、應急響應4個方面做起,盡力把危險攔截在發生之前。”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
普及知識,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發現有人溺水了怎么辦?”在猇亭區艾迪兒早教托育園,猇亭區紅十字志愿者付金蓮拋出問題。
“要大聲呼救,找大人幫忙!”8歲的鄢梓沐快速搶答。“回答正確,鄢梓沐前進了一步。”7月30日,付金蓮正帶著20余名孩子們在玩防溺水跳棋游戲。棋盤格子上,印著“在無監護人陪同下私自下水——后退3步”“正確使用救生設備——前進2步”等提示語。
“孩子們為了‘贏’,必須記住每一個正確答案,玩著玩著就學會了防溺水知識。”付金蓮說。
伍家崗區紅十字水上救援隊隊長趙旭則通過短視頻形式詳細講解溺水后的自救要領:“千萬別高舉雙手,把頭拼命往上仰,口鼻在最上端。”22秒的短視頻,簡練精準地給公眾普及了科學防溺水知識——線上線下聯動,各級紅十字會通過知識講解、互動問答、案例分析、急救實操等形式,將專業自救互救知識直接送到青少年身邊。
“宣教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識能不斷提升大家的自救互救能力,從源頭筑牢生命安全防線。”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7月以來,市、縣兩級紅十字會共開展各類防溺水宣傳教育活動320余場次,覆蓋群眾超5萬人次。
巡護勸導,把風險攔截在岸上
宣教普及的知識,最終要落實到水岸一線。
每天傍晚六點半,枝江市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務隊的隊員便開始了一天中最緊張時段的巡護。他們聯合長航公安、安保力量設立觀測點,對7公里長江岸線展開“拉網式”排查與勸導。
“我們實行的是‘3326’機制:暑期3個月攻堅期、每日3小時重點時段(18:30-21:30)巡護、2組6人水陸協同巡查。”志愿者周滔說,“巡護不僅是勸阻,也伴隨著即時、現場的安全教育與水上救護站點建設的維護。”據周滔介紹,截至8月19日,他們已累計勸離危險涉水行為超5000人次。
在遠安縣,暑期伊始,縣紅十字會就統籌水上救護站、基層紅十字會、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務隊等重點布防人氣旺盛的水域。“鳴鳳山水域、沮河兩岸以及雙河堰周邊,都是防溺水的重點區域。”縣紅十字會負責人劉艷麗說,20余名志愿者每天輪流身著紅十字馬甲,手持喊話器,穿梭于目標水域進行來回巡邏。
宜昌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巡查防控就像在水邊設置了一道移動的安全屏障,目的在于把風險攔截在岸上。據悉,同步開展巡護的宜都、當陽等地,已現場勸導并制止危險行為超過1800人次;秭歸、點軍、五峰等地的志愿者也成功勸返389名沒有成人陪同的青少年學生。
隨時響應,專業隊伍實施救援
當預防的網被突破,專業的響應成為保障生命安全的最后依靠。
“有人落水了!”7月11日晚7時許,一聲急促的呼喊聲劃破了江邊的平靜。正在巡邏的長陽紅十字水上救護志愿服務隊隊員劉曉雨,立即朝聲音傳來的方向奔去。
原來,一對母子在清江親水平臺邊嬉戲時,孩子不慎滑入江中。情急之下,母親立刻撲進水里試圖相救,卻因水流湍急雙雙陷入危險。千鈞一發之際,劉曉雨沉著冷靜,運用平日反復演練的水上救援技巧,迅速接近兩人,最終成功將母子安全救上岸。
這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挽救了兩條鮮活的生命,也再次印證了專業應急響應的重要性。
目前,宜昌市所有縣(市、區)紅十字會均已建立起水上救援志愿服務隊,在全市重點水域建成5個省級、4個市級紅十字水上救護站。同時,“長江枝盾”“沮漳衛士”“蛟龍”等一批紅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務品牌持續發展,確保在險情發生時能夠“拉得出、沖得上、救得下”。截至目前,各地紅十字會已成功實施現場緊急救援、協助28人安全上岸,有效防止了悲劇發生。
張華兵 李玲敏